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元描述: 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实施五大专项行动,以金融之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千万工程”作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村工作,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以金融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 “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于其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更在于其注重“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金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必须认真学习“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强国的根本保障。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通知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旨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金融支持,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

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支持

  • 拓展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场景,满足农业生产主体和农资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促进粮食产能提升,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针对生猪、奶类、牛羊肉生产和“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扩大信贷投放规模。
  • 聚焦粮棉油糖胶进出口业务重点企业群体,优化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性,多渠道支持农业对外合作。

这些措施将有效解决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环节的融资难题,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加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金融支持

  • 围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融资模式创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 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工作。
  • 创新银垦合作场景和模式,支持农垦奶源基地、都市设施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
  • 科学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融资项目的筛选和风险评估,明确合格承贷和实施主体,积极满足金融需求。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

  • 建立健全种业基地、种业阵型企业清单共享和融资监测机制。
  • 积极对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国家南繁硅谷等重大建设规划和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育种联合攻关等重大任务。
  • 创新植物新品种权、种子种畜禽等担保方式,推出一批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信贷产品。
  • 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再融资,开展投资并购和兼并重组,助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聚焦农机装备生产、购置和使用需求,盘活“一大一小”农机具资产,通过贷款、租赁等方式支持农业现代化生产。

这些措施将有效支持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专项行动

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通知强调,要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

  • 继续落实对重点帮扶县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
  • 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积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 优化金融联农带农举措,引导农村企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就业,促进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
  • 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
  • 研究谋划过渡期结束后的常态化金融帮扶机制。

这些措施将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地区持续发展,帮助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 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金融机构要扛牢定点帮扶政治责任,立足帮扶地区优势特点和短板弱项,多形式开展消费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帮扶等,优化帮扶资金管理,做好落地实效跟踪,促进结对关系更加紧密。
  • 强化与帮扶地区规划衔接,将金融系统渠道、资金、信息优势与社会服务机构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结合,探索推广“组团式”帮扶。
  • 鼓励把自身发展战略与定点帮扶工作充分结合,将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将金融资源精准投向脱贫地区,为脱贫地区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通知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融资模式,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扩大保险服务覆盖面。
  • 不断优化“保险+期货”业务模式,更好满足农业风险管理需求。
  • 丰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打造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体系。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
  • 用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拓宽生物活体、养殖设施等抵质押物范围,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 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完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经营主体中长期贷款投放,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和开发利用。

这些措施将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释放农村资产价值,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助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 在县域商业“领跑县”积极对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新建改建项目的融资需求,支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 挖掘农村地区快递驿站、电商服务点等流通节点的数据要素作用,助推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创新授信评价体系,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这些措施将有效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积极推广线上审批,支持金融机构推广稳岗扩岗专项贷款。
  • 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广“整村授信”等主动授信、批量授信业务模式,加大高素质农民信贷支持,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更好满足农户“短、小、频、急”资金需求。
  • 为农民通过金融机构柜台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高信用等级债券提供服务,提高农村地区购债便利度。

这些措施将有效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通知提出,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支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

  • 主动对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时响应信贷需求。
  • 聚焦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开发人居环境贷款产品,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合格主体实施,在收益自平衡和经营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综合融资支持。
  • 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支持荒漠化综合防治,助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

  • 鼓励金融机构在项目规划期主动提供融资方案,创新政银企村民合作方式,更好支持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电网巩固提升、乡村道路、燃气下乡、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智慧村庄、乡村民宿、农村养老等重大项目建设。
  • 加大对农村地区分布式新能源、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等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 鼓励以县为单位开展金融支持乡村建设试点,探索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模式和金融产品。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支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 引导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工具,拓宽市政公用设施延伸、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等新型城镇化领域的资金来源。
  • 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金融支持方式,服务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 结合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保障,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住房、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金融需求。

这些措施将有效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通知提出,要金融赋能乡村文明善治,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金融赋能乡村文明善治

  • 持续创新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模式,开展文旅知识产权、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盘活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支持村跑、村超、村晚等特色农村文体活动。
  • 将金融服务与弘扬和培育良好家风乡风相融合,探索将村民“无形”信用资产转化为“有形”信贷资金。

这些措施将有效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支持数字乡村建设

  •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域数字一体化平台,实现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整合,集成支付业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功能,打造金融“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应用场景。
  • 鼓励金融机构为县乡(镇)政府、村两委及各类涉农主体,提供数字化管理工具,赋能乡村治理。

这些措施将有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促进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强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反假人民币宣传等活动。
  • 持续拓展数字支付场景,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乡村下沉。
  • 规范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
  • 完善农业信贷直通车服务,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平台的协作,深化涉农经营主体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共享应用,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客户识别、风险防范和产品创新能力。

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

为了确保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通知从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优化金融服务机制、做好宣传推广和监测评估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 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引导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
  •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等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乡村振兴票据、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等融资工具,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

这些措施将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来源。

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 优化融资项目库对接服务,畅通“清单推送—精准对接—实时反馈—监测督导”的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链条,助推信贷政策精准落地。
  • 多措并举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小微和“三农”主体,切实发挥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作用。

这些措施将有效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形成支持乡村振兴的合力,促进金融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

优化金融服务机制

  • 大中型银行要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借助自身资金优势、科技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下放产品创新权限,推出更多服务县域金融产品,在授信审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置等方面向县域支行倾斜。
  • 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进一步突出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更好满足各类涉农主体生产经营、农户消费等金融需求。
  • 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提升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涉农金融产品、服务渠道、业务流程数字化升级。

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金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

做好宣传推广和监测评估工作

  • 及时总结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广,营造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浓厚氛围。
  •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贷款的业务范畴,支持建立健全乡村全面振兴贷款监测体系,全面反映金融支持成效。
  • 做好涉农贷款统计制度调整后的统计分析,开展粮食和农产品贷款、种业振兴贷款等重点领域统计。
  • 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考核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共享运用。

这些措施将有效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宣传和评估工作,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机遇与挑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是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机遇

  • 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金融影响力: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能够提升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开拓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增长点: 乡村振兴蕴藏着巨大的金融市场潜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增长点。
  • 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服务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挑战

  • 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乡村振兴涉及多个领域,金融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需要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盈利模式探索不足: 乡村振兴项目周期较长,盈利模式探索不足,需要金融机构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服务乡村振兴需要专业的人才,而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Q1: 为什么“千万工程”的经验对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如此重要?

A1: “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在于其注重“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金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必须认真学习“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Q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一是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三是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四是支持乡村建设,五是赋能乡村治理。

Q3: 金融机构如何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A3: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合作,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效、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Q4: 如何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

A4: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制作宣传材料、设立金融服务点等方式,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实现增收致富。

Q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哪些风险?

A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信贷风险,二是操作风险,三是市场风险,四是监管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Q6: 金融机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A6: 金融机构需要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盈利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是金融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