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资本市场颇不平静,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出清机制正进一步彰显威力,多家上市公司“黯然离场”。本周,*ST泛海发布公告,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在退市新规“探照灯”照射下,数据显示,年内A股已有47家“风险生”退市,退市数量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有进有退”的出清步伐加快。

  全面注册制开局之年,资本市场如何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畅通“出口关”?市场生态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A股退市数量创新高

  今年是全面注册制元年。数据显示,在常态化退市机制下,年内已有47家公司退市,其中44家强制退市,1家主动退市,2家重组退市,终止上市的原因包括股价低于面值、连续三年亏损、其它不符合挂牌等情形。

  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武彦生表示,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能进能退、流水不腐”的整体生态。

  根据退市新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共包括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规范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四大类型。

  分析今年退市公司的退市原因,其中有20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占比最高。退市原因为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

  “2023年以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进和退市新规的严格执行,壳资源价值急剧下降。基本面的好坏已逐渐成为决定公司是否应该退市的重要判断标准。”开源证券指出,预计未来因“1元退市”规则退市的公司数量还会逐渐增加。

  “在出口端,应尽快出清已经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上市公司。”武彦生指出,现在市场期盼从投资端改善A股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退市机制将是一大有力措施。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因涉及重大违法类退市的企业也明显增多,如涉嫌欺诈发行而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紫晶存储和泽达易盛。

  紫晶存储和泽达易盛两家均为2020年上市的科创板公司。已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2019年,紫晶存储三年间累计虚增营收超过4.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1亿元。泽达易盛则在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

  2023年,A股还诞生了首家非亏损主动退市公司——经纬纺机,对于主动退市的原因,经纬纺机并未给出具体解释,只表述为“由于市场变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A股今年退市企业也从侧面反映出宏观经济的变动。就今年退市公司所处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占比最高,包括ST阳光城、ST泰禾、*ST嘉凯等8家公司;计算机行业紧随其后,共7家公司。

  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

  从平均每年仅个位数公司退市,到如今连续两年高于40家公司退市,A股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新变化。

  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对比退市机制较为成熟的美股市场,A股的退市路径仍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按当年退市数量与上市公司总数之比衡量退市率,2010—2022年期间美股历年平均的退市率已经达到6.7%,而同期A股仅为0.3%。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难”一度是A股的代表性特征。数据显示,自2001年PT水仙退市开始,截至目前,A股合计仅有187股被强制退市。对标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退市数量基本的动态平衡状态,A股退市数量明显不足。

  如今,随着我国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壳资源的价值大幅萎缩,重组炒作等非理性市场行为得到明显抑制,“退市难”“退市慢”等问题正在成为历史。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要继续加大退市的力度,有进有出,促进新陈代谢。A股应像成熟市场那样,严格执行多标准的退市原则,这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净化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所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即被市场淘汰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生态的逐步优化。”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李有星指出。

  近年来,国家监管机关不断修改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全面注册制下的退市制度已具有了很强适应性、有效性,部分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更加容易触发退市条件。

  2020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展多元化退出渠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强调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推动股价、市值等交易指标类退市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监管机关在注重IPO融资端监管的同时,对退市端也在进行有效监管,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背后是针对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业正在更具效率。”李有星指出,近年来,监管部门及时亮剑,多措并举督促相关公司核实退市风险,对触及重大违法的强制退市,对推出“保壳”动作的火速问询,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现行退市标准对问题企业的精准识别,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投资者更趋理性成熟

  在退市常态化背景下,中小投资者们也在转变观念,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强化,自觉远离“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2023年以来,市场ST板块已累计下跌10%以上。

  “投资者逐渐理性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选择优秀的上市公司投资,而少碰、不碰有问题的上市公司,以及具有淘汰风险、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李有星指出。

  此前被不少投资者视为“刀尖舔血”的退市整理期也在呈现出新气象。开源证券表示,2023年以来,在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的共同作用下,退市股退市整理期内的平均涨停次数和跌停次数均明显降低,这意味着常态化退市理念正逐步得到充分认可。

  常态化的退市机制也对上市公司提高了要求。“针对面值退市等情形,在股票市场表现较为极端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也应及时应对股价非理性下跌,如及时出台股份回购措施,及时阻断上市公司股票融券被做空的一些力量,包括阻断上市公司个别股东出借股票获利行为、股票转融通的融券行为,以确保公司股价与企业价值相匹配。”李有星表示,上市公司要有措施和能力阻击市场恶意做空者,保障公司股价在合理价格。

  李有星同时指出,上市公司应围绕主业高质量发展,要在成长中充分回报投资者、吸引长期投资者,例如能够有好的分红回报等。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合规经营,遵守信息披露规则,成为股民可信任的、诚信安全的公司。